“哒哒哒哒……”一排排自动化织机不知疲倦地疾速运转,晶莹纤细的丝束瞬间变成洁白无瑕的薄纱,如瀑布般徐徐展开。
这些自动化织机织的不是普通的丝束,而是玻璃纤维。它们织成的玻纤材料,将作为电子级玻璃纤维布,铺设在集成电路板中,应用于信息通信、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等各个领域。
加快推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是国企改革的题中之义。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背景下,科技日报记者日前跟随由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国资委新闻中心联合组织的“走进新国企·改革赋能新发展”大型融媒采访活动,对中国建材集团旗下中国巨石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巨石)进行调研采访。上述景象正是记者在中国巨石智能制造基地四分厂看到的一幕。
从原材料矿石,到蚕丝般的丝束,再到洁白的薄纱,玻纤材料的生产历经若干工序。在工厂参观过程中,每一道工序,都可见各种自动化、智能化设备马力全开,为数不多的工作人员则有条不紊地忙碌其间。
中国巨石四分厂是专业生产电子级玻璃纤维纱、电子级玻璃纤维布的智能工厂。在拉丝环节,记者看到,自动化拉丝机将高温状态下的矿石岩浆拉成纤纤细丝。它们是玻璃纤维生产的初级产品——原丝。
“拉丝工艺采用行业首创的多分拉工艺,可实现玻璃纤维高流量连续生产。制作出的原丝还会经过自动卷绕成筒、自动卸筒、智能烘制、智能检测等处理环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借助多种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目前工厂的人均生产效率高出行业平均水平。
在捻线工序,拉丝出产的原丝经过加捻机变成管纱。工作人员介绍,捻线区开发应用了多项行业内领先的智能控制技术,比如恒温恒湿热风系统、单纱张力动态寻优系统、锭子转速实时适配系统、探尾自停机系统以及集中控制系统等,可以实现机台与锭子的运行状态实时联动和最佳组合,保证了电子纱的加捻品质。
记者在调研采访中了解到,作为全球最大的玻璃纤维生产商,目前中国巨石已建成玻璃纤维大型池窑拉丝生产线多条,玻璃纤维年产能超260万吨,产品种类覆盖3000多个规格品种,远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占有率超全球四分之一。
“在玻纤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中国巨石抓住先机,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势,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优化升级。”中国巨石副总裁、巨石集团总裁杨国明谈到,中国巨石推动数字技术+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深化产业大脑+未来工厂建设,运用了一系列高精尖智能装备和控制系统,以智能制造引领玻纤工业数字化变革。
据介绍,经过近5年的建设,中国巨石智能制造基地去年圆满落成,占地1000多亩。公司获评2022年度“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浙江省首批“未来工厂”。与此同时,中国巨石实现了热固粗纱、热塑性增强玻纤、电子基布产品多项生产技术指标均位列玻纤行业世界第一的目标。如今,中国巨石的智能制造玻纤生产技术已从浙江桐乡总部推广至四川成都、江西九江,在国外已推广至埃及苏伊士以及美国南卡罗莱纳州。
2019年,中国巨石被确定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企业。“中国巨石在智能制造等方面的优异表现,离不开公司建立的混合所有制体制机制。”杨国明表示,中国建材集团注重发挥企业家精神,给予公司充分信任,保障其经营自主权,创造了有利于专注事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有效释放企业家精神对企业发展的正向作用,助推了公司快速发展。
杨国明透露,今年2月,中国巨石在江苏淮安启动建设全球首个玻纤零碳智能制造基地,将为助力“双碳”目标落地,引领玻纤工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多贡献。(刘园园)
第三批工业遗产保护名录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红色工业遗产”为主题,收录了100个具有重要开创性、引领性、标杆性的工业遗产
引导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参与农业产业科技创新,聚焦有关农业产业领域开展信息公共服务,助推农业技术专利化、专利技术产业化、农业产品品牌化。
研究发现,睡眠时间更不规律的人患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更高,而晚睡晚起的人更可能有不规律的睡眠模式。
前不久举行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上,一大批应用人工智能、工业物联网、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的智能装备集中亮相,显示数字化、智能化正加速覆盖我国制造业领域。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印发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关于新时代加强科学普及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全面加强新时代科学基金科普工作作出统筹部署。
扎实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促进秸秆利用向产业链、价值链更高层次跃升,必将为农业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记者13日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深圳先进院”)获悉,我国科研人员首次成功绘制覆盖组织范围广、时间跨度长、采样密度高的人体免疫系统发育图谱。
意大利西西里岛发现了几十个红火蚁巢穴,标志着这种入侵昆虫已经在欧洲站稳了脚跟。
研究团队认为,具有定时变形效应的器件有望在生物医学工程、深空深海探测等方面发挥独特的优势。
凭借类器官和遗传学的革命性结合系统,科学家现在可在人脑类器官中全面测试多个突变的影响,识别出脆弱的细胞类型和基因调控网络。
“欧洲需要与中国开展新能源汽车合作”——中国新能源汽车慕尼黑车展受关注
电影从诞生那天起,就与科技发展紧密关联:电影胶片的母体是化学工业与照相术,摄影机和放映机出现的前提是冶金技术、机械工业的进步和电灯的发明。
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王中林院士、唐伟研究员团队将材料接触起电这一物理现象与催化学科交叉融合,提出接触电致催化新机制,并开发了一种绿色、经济、高效的锂电池回收技术。
圆圆的脑袋、胖胖的身体、鼓鼓的、显眼的黄色和黑色的斑纹,看起来非常可爱的熊蜂,是设施农作物最理想的授粉昆虫之一。2000年,科学家在解剖比较熊蜂的工蜂和蜂王的生殖器官时发现,熊蜂工蜂具有和蜂王类似的受精囊,而且受精囊的生理结构和分泌物也与蜂王类似,只是大小不同。
中国石化塔河炼化公司生产管理部副经理刘子英则表示,这是第一次把绿氢引入炼油企业来进行加工。值得一提的是,范林松说,库车绿氢项目所用的光伏组件、电解槽、储氢罐、输氢管线等重大设备及核心材料全部实现国产化,有效促进了我国氢能装备企业发展。
NASA科学家利用詹姆斯·韦布望远镜对K2-18b(质量是地球的8.6倍)进行研究,发现了含碳分子的存在,包括甲烷和二氧化碳。K2-18b其内部也可能包含一大片高压冰,类似于海王星,但可能有更薄的富含氢的大气和海洋表面。
滑铁卢大学量子计算研究所(IQC)此次使用小型玻璃波导去分离激光束并将它们聚焦到4微米,这大约是人类发丝宽度的4%。这种强大的控制方法兼具了简单与精确,显示出操纵离子编码和处理量子数据以及在量子模拟和计算中实施的前景。
未来的建筑可能由具有自我修复能力的材料建造而成,比如利用经过基因改造的微生物,生产拥有各种先进性能的生物混凝土。美国伍斯特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则在红细胞中发现了一种酶,该酶与二氧化碳反应可以产生碳酸钙晶体,让混凝土自我修复。
“把贫瘠低产的盐碱地变成枝繁叶茂的‘吨粮田’”,“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专家、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刘兆辉与同事们用了短短一年时间实现了上述变化。刘兆辉向记者表示,盐碱耕地质量和产能协同提升是盐碱地改良利用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重要抓手。kaiyun官方网站kaiyun官方网站开云 (kaiyun)开云 (kaiyun)
Copyright © 2018-2023 Kaiyun (中国大陆) - 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备案号:津ICP备15006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