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藍新能源有限公司的技術人員正在裝配車間監控焊接機作業。(本報資料圖片)記者 張錦輝 攝/視覺重慶
技術遙遙領先,產品一機難求。華為Mate 60 Pro自8月末上市以來,國內許多城市出現排隊購機的熱潮。
這款手機使用了第二代昆侖玻璃,其耐摔抗跌落能力通過了嚴苛的瑞士SGS五星抗跌耐摔認証,是世界上強度最高的電子玻璃。
這款屏幕玻璃正是在重慶兩江新區制造的。憑借這款核心產品,重慶鑫景特種玻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鑫景玻璃),今年上半年營收4.5億元,同比增長240%,並入選了前不久兩江新區發布的“制造業質量效益十強企業榜單”。
9月18日,在鑫景的研發中心,記者觀看了現場演示。實驗人員拿出一塊不足7英寸、厚度僅約半毫米的昆侖玻璃,固定在實驗器材的底部,玻璃正上方2米的鐵球迅速滑落,重重砸在玻璃上,玻璃完好無損。
原來,這塊玻璃裡布滿上億顆納米級晶體,就像在水泥中加了鋼筋。納米晶體可以阻斷裂紋擴散,這也是玻璃強度高、耐磨的原因所在。
鑫景玻璃創始人、董事長白一波介紹,2016年起,鑫景玻璃開始專注於納米微晶玻璃這個小領域。到制造出納米級晶體含量達到國際一流水平的昆侖玻璃,鑫景先后攻克了玻璃配方、生產工藝等難題,始終積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
截至今年7月,鑫景玻璃申請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商標權等知識產權300多項,並參與了《觸摸屏蓋板用高鋁硅玻璃》國家標准的制定。
業界首個通過瑞士SGS五星抗跌耐摔認証、被譽為全球最耐摔“電子玻璃”,鑫景玻璃已能在納米微晶玻璃領域與國外巨頭分庭抗禮。
但在白一波看來,目前企業仍需通過規模優勢攤薄研發和生產成本,獲得足夠利潤,並進一步加大研發力度,以保持持久的競爭力。
“聚集上下游,打造電子蓋板玻璃產業集群,刻不容緩。”白一波說,鑫景玻璃曾經做過測算,與電子蓋板玻璃原片推廣相關的蓋板加工及顯示模組加工,市場規模約為1000億元。若將玻璃原片、液晶面板、蓋板及顯示模組加工等進行整合,產值規模將更大。
在兩江新區發布的“制造業質量效益十強企業榜單”中,重慶西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是在“小”領域,開拓出“大”市場。开云(kaiyun.com)
在微創手術醫療器械這條賽道上,西山科技跑在全球前列。其自主研發投產的醫療器械產品,如手術動力裝置、高清內窺鏡系統、超聲手術系統、電外科手術系統、吻合器等,銷往全國3000多家醫院,還出口德國、西班牙、韓國等多個國家。
西山科技的創新秘訣,一是靠自主,二是重研發。他們曾拒絕國外巨頭拋出的“橄欖枝”,以保持自主性﹔2020—2022年,公司研發投入分別佔營業收入的14.73%、13.45%和11.42%。截至2023年6月,西山科技已取得有效專利1000余項,國內發明專利80余項,國際發明專利18項。
8月24日,开云(kaiyun.com)阿維塔科技(重慶)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阿維塔科技)傾力打造的阿維塔11鴻蒙版正式上市。9月1日,阿維塔11鴻蒙版訂單量突破5000台,持續領跑高端SEV(智能電動汽車)賽道。
數據顯示,2023年8月,阿維塔共交付1975輛新車,穩居30萬元以上純電SUV頭部陣營。
阿維塔科技也是兩江新區“制造業質量效益十強企業榜單”上榜企業,與另外兩家上榜企業睿博光電、太藍新能源同屬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賽道。
“因為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全球汽車產業發展的戰略方向。”在2023智博會高峰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教授李克強如是說。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9月發布的數據,今年1—8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達543.4萬輛和537.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6.9%和39.2%,市場佔有率達29.5%。
“汽車市場總量沒有太大變化,隨著新能源汽車快速增長,必然導致燃油車市場份額逐漸萎縮。”中汽協副秘書長陳士華說。因此,重慶打出打造世界級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這張牌,提出到2025年,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銷全國佔比10%以上,到2027年,產業規模達到全球一流水平。
“向著正確的方向去創新,企業就容易獲得成功。”阿維塔科技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譚本宏說,選擇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這個賽道,是阿維塔科技能夠發展起來的前提。
睿博光電表示,企業正由傳統燃油汽車燈具向新能源汽車智能燈具加速轉型﹔太藍新能源自成立之初,就專注於新型固態鋰電池及關鍵鋰電材料技術開發和產業化。
“大格局、大視野、大手筆。”在2023智博會開幕式上,中國工程院黨組書記、院長李曉紅如此評價重慶把打造世界級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作為主攻方向這一決策。
重慶制造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就必然要由傳統產業的“紅海”,駛向充滿機遇的“藍海”。
無論在“小”領域中開拓“大”市場,還是由“紅海”駛向“藍海”,起決定因素的還是企業,他們“敢闖敢干”,才能驅動創新,推進發展。
8月17日,兩江新區以“智造兩江 同行致遠”為題,召開“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大會”。這場會議,讓企業和企業家成為主角——通過發榜讓企業獲得榮譽,通過發言讓企業家傾吐心聲。
大會上,30家企業分別獲得制造業綜合實力十強企業、制造業發展動能十強企業、制造業質量效益十強企業榮譽。
“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創新是關鍵因素,是立足國際競爭的必由之路。”重慶山外山血液淨化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高光勇在發表獲獎感言時說。
“作為創業型企業,太藍的成長一直備受呵護,太藍二期工廠仍將落地兩江新區。”同為獲獎企業的太藍新能源公司董事長、CTO高翔也真情流露。
前來參加大會的制造業企業紛紛表示,要學習獲獎企業家領先、搶先、爭先的優秀品質,加大創新研發投入,在市場競爭格局中不斷攀高。
所有參加這場大會的企業,還收到一本《兩江新區制造業企業服務手冊》。手冊匯集了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8個方面15條高含金量政策,梳理了363條制造業常用政務服務事項,公布了所有規上工業的企業服務專員和網格專員對接表。服務專員包括兩江新區黨工委11名委領導,他們和其余300多名兩江新區干部一樣,對企業公開手機號。
“兩江新區服務貼心,讓企業省心,這本手冊更讓我們安心。”奧的斯機電電梯(重慶)有限公司廠長楊偉說,有了手冊,企業有事“喊得答應”,發展信心更加篤定。
與此同時,兩江新區還向企業展示了一張藍圖——《兩江新區深入推進新時代新征程新重慶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7年)》,提出構建“33511”現代制造業產業集群基本框架,讓企業了解發展規劃,堅定敢闖敢干的決心。
“服務企業,不是‘宣傳口號’,是一種堅決的態度、務實的行動,讓企業在一件件小事、一個個細節中感受到政府的‘態度’和‘溫度’。”兩江新區負責人說。
伴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陸海新通道、數字重慶等一系列重大戰略的實施,重慶建設世界級先進制造業基地、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等一系列打造現代產業體系的重大舉措備受關注。
如何把這一系列重大戰略落實好,最終要落實到市場主體的高質量發展上,也就是生產力的提高上﹔要落實在服務市場主體的目標體系、工作體系、政策體系和評價體系等重構再造上,也就是生產關系的優化甚至變革上。
這一系列宏大的戰略安排如何在基層落地落實,產生實效,需要有抓手有載體。兩江新區以“畝均論英雄”推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創新發展,打造現代制造業產業集群,推動主導產業升級,取得了初步成效,為提高“畝均效益”提供了范例。
堅持“畝均論英雄”,要倒逼企業轉型升級。發展制造業,既要算經濟總量的“貢獻賬”,也要算工業用地、產業樓宇的畝均“投入賬”“產出賬”,讓“畝均”加創新,寸土生寸金。唯有通過向畝均要效益,倒逼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全球化謀劃、市場化拓展,加強創新引領發展,才能提升其產品或服務的“含金量”和競爭力。
堅持“畝均論英雄”,要建立正向激勵與反向倒逼相結合的產業結構調整創新機制。畝均不僅是一個單產的概念,更是一個評價體系。以往制造業發展“拼要素、拼資源、拼投入”,現在要“靠創新、靠技術、靠服務”,努力走好“有限空間、無限發展”之路,建立起“畝均效益”綜合評價體系,突出“騰籠換鳥”反向倒逼、破解成長的“煩惱”,以“正向激勵+反向推動”提速新舊動能轉換。
堅持“畝均論英雄”,要轉變發展觀念,把畝均效益評價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催生新質生產力的“牛鼻子”。制造業發展理念要實現從重“量”到重“質”、重“大”到重“精”的轉變,無論是招商引資,還是產業布局,在土地使用上必須“錙銖必較”,項目投資更要算好“效益賬”,讓畝均效益成為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指揮棒”和“風向標”,倒逼產業生態轉型升級,大力培育含金量高、含新量高、含綠量高的“三高”優質產業,讓制造業“量質”齊升,使投入產出比實現最優化。
“裕農研究院”揭牌儀式現場。張錦旗攝 人民網重慶9月20日電 (劉政寧、周小平)9月20日,由重慶市農業農村委、重慶市鄉村振興局、重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重慶監管局指導,重慶日報報業集團主辦,上游新聞承辦、中國建設銀行重慶市分行協辦的“裕農朋友圈首屆新農人新市民創新發展論壇”在重慶日報報業集團新聞傳媒大廈舉行。…
新聞發布會現場。鄒樂攝 人民網重慶9月20日電 (記者馮文彥)20日,重慶市商務委發布消息,經川渝兩地共同協商,“2023成渝雙城消費節”將於9月27日-10月31日舉行,通過搶抓“金九銀十”傳統消費旺季,雙城聯動促銷助力,在川渝兩地掀起新一輪消費熱潮。…
決賽現場。共青團重慶市委供圖 人民網重慶9月20日電 (記者胡虹)20日,由共青團重慶市委、團四川省委、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銅梁區人民政府聯合舉辦的2023年川渝青年工業設計大賽決賽在銅梁區舉行。…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18-2023 Kaiyun (中国大陆) - 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备案号:津ICP备15006061号